随着“双碳”战略持续推进,农业绿色转型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课题。在这一背景下,农业秸秆回收数字化展厅应运而生,旨在通过科技赋能、系统展示与互动体验,推动秸秆资源化、能源化、产业化发展,为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。本方案围绕“绿色农业、科技赋能、循环利用”三大核心理念,构建一个集展示、科普、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展馆。
一、总体定位与主题构思
展厅以“秸秆回收·科技赋能·绿色循环”为主题主线,聚焦秸秆回收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与全链条价值转化,系统呈现“产、收、运、储、用”的数字化协同路径。通过融合多媒体手段与数字化技术手段,如数字沙盘、AI交互、沉浸式空间等,打造具有引导性、体验性与科普性的展览空间,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认知。
二、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
展厅面积可根据具体场地调整,建议分为六大核心展示区:
1. 序厅——绿色愿景启动区
通过大型LED墙或沉浸式穹幕影像,播放主题片《绿色未来·从一根秸秆开始》,营造宏大的叙事氛围,引导观众进入“农业变革”的探索之旅。地面或背景墙可嵌入“秸秆回收一张图”,展示当前秸秆产量分布、利用率及回收难题等关键数据。
2. 源头展示区——秸秆从何而来
采用数字模型与AR互动设备,展现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作物收割后形成的各类秸秆种类、特性与产地数据,并通过手势识别或多点触控互动屏,让观众了解不同地区的秸秆资源分布与回收潜力。
3. 回收机制展示区——数字化回收路径
以多媒体叙述、3D投影及触控交互方式,呈现秸秆从田间地头到回收站点的全过程,包括无人化机械收集、GPS轨迹跟踪、物流调度、智能压捆等关键技术环节。可设一比一机械模型或AR演示体验区,模拟无人拖拉机作业。
4. 资源化利用展示区——变废为宝的全过程
重点展示秸秆的多元化利用路径,如秸秆制肥(堆肥、腐熟剂)、制料(饲料、基质)、制能(秸秆发电、生物天然气)、制材(人造板、建材)等。通过分区投影+物理样本陈列+动态数据演示的方式,清晰表达秸秆如何实现“资源化-产业化”的绿色闭环。
5. 示范应用展示区——典型案例与运营模式
以数字沙盘+LED地图的形式展示多个省市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与产业基地,如“秸秆变电”、“秸秆养牛”、“秸秆进工厂”等项目实践,配合小视频、图文展板介绍企业运营模式、政府扶持政策与社会效益。
6. 沉浸互动体验区——走进未来农业
打造一处沉浸式体验舱或VR模拟空间,观众可“化身农户”参与秸秆回收流程,或以“政府决策者”身份参与产业布局模拟决策。结合AI语音讲解系统与触控控制台,提升互动感和沉浸感,寓教于乐。
三、展示技术与设计亮点
数字多媒体融合:利用LED大屏、数字投影、虚拟现实(VR/AR)、裸眼3D等技术,实现信息的立体化、可视化传播;
数据可视化呈现:通过动态图表、智慧云图、数字仪表盘等,实时呈现秸秆回收量、碳减排量、经济产出等关键数据;
互动体验装置:设立AI讲解机器人、语音问答设备、体感互动墙等,增强观众参与感;
绿色生态设计:展厅采用绿色建材与节能灯光系统,体现可持续建筑理念,与展厅主题相呼应。
四、运营延展与社会价值
展厅不仅是展示平台,更可作为科普教育基地、产业招商窗口及政府政策发布阵地。未来可联合农业合作社、绿色能源企业、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,开展研学活动、专题讲座及公众开放日,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理念深入人心。
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建立“农业绿色回收云平台”,同步数据共享与互动内容,实现展馆数字内容随时在线访问,打造“永不落幕的数字展厅”。
农业秸秆回收数字化展厅,是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。它不仅展示技术,更传递理念;不仅塑造空间,更激活思维。通过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,展厅将成为“绿色农业现代化”的窗口,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