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厅展馆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服务

18512833186

全国咨询热线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

小学校史馆 思政剧场设计如何打造

发布时间:2025-07-02丨 阅读次数:29

随着新时代思政教育不断向低龄阶段延伸,小学校史馆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,更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。在校史馆中嵌入“思政剧场”功能,不仅丰富了展陈形式,更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,增强历史认同感与使命感。本文从功能定位、空间布局、内容策划、视听技术及教育效果等方面,系统阐述小学校史馆中思政剧场的设计打造思路。


一、功能定位:情境思政,润物无声

小学生处于认知启蒙与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,传统思政灌输式教育难以有效触达内心。思政剧场以沉浸式场景教学为核心,融合历史、校情、人物、爱国元素于一体,通过戏剧、视频、互动等形式,寓教于“演”、寓理于“境”,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。剧场不仅服务于校史馆日常接待和教育,还能承载班级德育活动、校园节庆、家校共建等多元功能,成为校园精神传承的重要窗口。

二、空间布局:小而精,动静结合

小学校园空间有限,思政剧场需“以小见大”,在有限空间中实现功能最大化。推荐以下几种布局方式:

黑匣子剧场式:封闭空间,采用可调光系统,适用于沉浸式多媒体表演。

阶梯教室式:便于学生集中观看、便于教师或讲解员互动授课。

可变形多功能厅:配置可移动座椅、舞台装置,使空间具备教学、表演、展示多种功能。

一般建议剧场面积控制在80㎡以内,可容纳30-50名学生观演。舞台与观众区比例保持在1:3左右,并配备小型投影、灯光音响系统,实现视听一体化体验。


三、内容策划:校史为轴,思政为魂

思政剧场的内容策划必须紧扣“立德树人”的核心目标,以本校历史为主线,将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劳动精神、科学精神、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合其中,打造可演、可学、可讲的教育内容。可采用以下几类内容形态:

红色故事剧目:以学校所在地革命历史、英雄人物为题材,激发学生家国情怀。

校史人物微剧:还原校史中典型师生代表的奋斗故事,传承校园精神。

主题情景演绎:围绕重大节日(如建党节、国庆节、教师节等)设置演出剧目,结合学生表演与视频内容。

互动问答情景:结合“我是讲解员”环节,设置互动问题与即兴小剧,增强参与感。

内容上要特别注意语言风格的童真化、情节表达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正能量引导,避免成人化、政治化表达过度。


四、视听设计:技术赋能,沉浸体验

为打破传统单向宣讲的枯燥局限,应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沉浸感与互动感。设计时可引入以下视听手段:

环幕投影:利用三面环绕式屏幕呈现故事背景,增强视觉沉浸感。

声光联动系统:配备定向音响、舞台灯光,实现场景氛围快速切换。

互动地面投影:通过脚步触发地面影像变化,引导学生“踏入历史”。

虚拟主持人:利用虚拟数字人或AI角色进行主持、引导,提升趣味性。

实时语音识别互动:设置问题环节,由系统识别学生回答并反馈结果,增强互动性。

所有技术手段的应用需以教育目标为导向,避免炫技,保持界面友好、操作简洁,确保低年级学生能够自主体验。


五、教育延展:剧场即课堂,成果可转化

思政剧场的核心在于教育落地。因此应将剧场与日常教学体系有机结合:

编入课程体系:与思政课、美术、语文、综合实践等学科联动,成为主题教学的延伸场域。

师生共创剧目:鼓励学生参与剧本创作、角色表演,提升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。

剧场成果展示:举办“校园小剧场节”“红色剧本朗读会”等活动,增强校园文化活力。

家校共育平台: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剧场活动,形成德育合力。

同时,建议设置“思政剧场档案库”,记录每次剧场演出剧本、影像、学生心得、评议成果,作为学生成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六、立足校本,育人为本

小学校史馆中的思政剧场,是校本德育的实践阵地,是小学生世界观启蒙的重要场域。其设计必须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以互动为路径,以故事为核心,以科技为手段,在有限空间中创造无限教育可能。在这个剧场中,每一名学生都不是旁观者,而是“演绎者”“传承者”“践行者”,从而真正实现“让思政课有温度、会说话、进心田”的育人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