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史馆展厅设计策划方案
——乡村村史展览馆/博物馆施工策划
一、项目概况
1. 项目名称
同仁村乡村村史展览馆(或“XX村村史馆”)
2. 项目位置
成都市成华区同仁村,地处城乡结合部/传统农业村/红色文化基地等
3. 建设目的
传承村庄历史文脉
展示乡土文化成果
凝聚村民精神归属
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
4. 项目性质
公益性文化项目 / 乡村文化振兴工程 / 地方文旅示范项目
二、策划理念
1. 总体设计思路:
“以物为证、以人叙事、以情动人”,构建一个兼具历史温度与文化深度的乡村记忆空间。
2. 展馆定位:
村史馆不仅是历史资料的集中陈列地,更是村庄精神图谱的可视化表达。
3. 空间体验导向:
亲切朴实的乡土气息
多感官互动式体验
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叙事结构
三、展陈结构设计
1. 展馆布局建议:
按照“溯源——发展——变革——未来”逻辑展开,常设展区 + 互动展区 + 临展区结合。
A. 展区一:村落起源(历史源流)
展示内容:村名由来、先祖迁徙、开村纪事
表现形式:地图演示+族谱墙+拓片浮雕
B. 展区二:农耕文明(生产生活)
展示内容:农具、传统手工艺、农田耕作方式
表现形式:实物陈列+数字投影+场景还原
C. 展区三:红色记忆 / 重大事件
展示内容:革命时期村民事迹、抗战英烈、村庄变革历程
表现形式:情境沉浸+口述影像+实景复刻
D. 展区四:改革开放与新时代
展示内容:村庄经济发展、乡村治理、文化振兴成果
表现形式:数据图表+互动沙盘+多媒体墙面
E. 展区五:乡村未来愿景
展示内容:乡村规划蓝图、青年返乡创业、生态农旅融合
表现形式:沉浸式投影+创意装置+愿景留言墙
四、展示手法与互动体验
类型 | 举例 | 技术支持 |
实物展示 | 农具、村民手工制品 | 展柜+灯光 |
多媒体呈现 | 口述村史、影像资料 | 触摸屏、拼接屏 |
场景复原 | 老宅、学堂、供销社 | 1:1还原模型 |
沉浸体验 | VR看村史、虚拟田园 | AR/VR设备 |
互动打卡 | 村民老照片换脸、留言墙 | 村民老照片换脸、留言墙 摄像识别+系统后端 |
五、施工策划要点
1. 材料选择
主材以木、石、泥等乡村元素为主
墙面可采用白灰仿古、毛石堆砌、竹编装饰
2. 工艺工法
复古做旧工艺搭配现代防火、防潮处理
嵌入式展陈系统便于后期维护更新
3. 施工管理
分阶段实施:基础装修→展项安装→数字调试→联合验收
配合村委/文旅局全过程沟通协调
4. 安全与环保
所用材料需符合环保等级
展厅消防疏散、弱电布线合理规范
六、项目时间计划(示意)
阶段 | 时间 | 任务 |
策划设计阶段 | 1个月 | 内容策划+深化设计 |
装修施工阶段 | 2个月 | 空间改造+展项布置 |
调试与交付 | 0.5个月 | 系统调试+验收交付 |
七、预算建议(可选附表)
项目类别 | 预算范围(万元) | 备注 |
空间装饰 | 20~50 | 材料工艺决定成本浮动 |
展项制作 | 30~80 | 包括多媒体与手工展项 |
设备采购 | 10~30 | 含音响、投影、互动屏等 |
综合管理 | 5~10 | 项目管理、运维交接 |
八、预期成果
打造本地“文化地标”
成为乡村教育与研学的重要平台
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传播与保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