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厅展馆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服务

18512833186

全国咨询热线
当前位置: 首页> 案例展示 >文化 >

世界甜文化中心设计方案+效果图

地点:内江

面积:500m²

效果图呈现:


效果图1

效果图2

效果图3

效果图4

效果图5

效果图6

效果图7


布展综述

甜城兴衰史时间线梳理


清朝康熙年间

福建人曾达一在内江落户,从福建引进甘蔗种,兴办制糖作坊,从此开启了内江种蔗制糖的历史。

清末鼎盛时期

内江种蔗面积一度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/2,糖坊、漏棚达3000多家,与福建、台湾并称三大糖业基地,更以“甜城”之名广为人知。

新中国成立后

内江糖厂被列入国家“一五”工业建设重点,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家自行设计、制造、安装的现代化制糖企业,也是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早建设成的大型机械化糖厂。巅峰时期,内江糖厂日榨甘蔗1500吨,在职职工近2000人,是西南第一,亚洲第三的大型制糖工厂;内江的人口总量和工业经济总量,也都达到了仅次于成都和重庆的全省第三,号称“内老三”。

90年代开始

内江制糖业形势急转直下。内江首先受到北方,广西,云南等地的低成本糖业冲击,其次又经历了1991年营销制度改革,食糖从统购包销改为自主经营,导致长期与市场脱轨,缺少足够销售渠道的糖厂,库存大幅积压,价格直线雪崩。与此同时,大批新兴企业也凭借新颖的管理理念,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不断后来居上。最终,成本、市场、技术同时受困的内江糖业,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出局退场。

1993年4月

内江糖厂开始出售制糖设备,1997年,内江十家国有糖厂已经无一家幸存。2001年,内江糖厂厂区低价出售。2002年,内江糖业整体退出,内江糖厂、银山糖厂、球溪糖厂都纳入破产关闭计划。

2021年

内江着力打造产业内江、生态内江、甜蜜内江“三个内江”,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江。.

2022年

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。

2023年

打造“中国甜食之都”,重塑内江的“甜城”名片。


甜文化解读


嗜甜是人类的本质。

在原始社会时期,蜂蜜和浆果就成为人类补充能量的最好食物,甜味带来的愉悦感被深深刻入人类的基因里。

在西方,早在7、8世纪,

阿拉伯人给欧洲人带来了对糖的认识和制糖技术,

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在地中海地区及大西洋诸岛发展起来。

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,蔗糖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、机械化,

并被纳入到全球贸易市场。

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,

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,种植甘蔗日益兴盛,

开启了糖业的发展。

而内江在中国糖业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。

内江甜~历史

内江种植甘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早在唐宋年间就是四川甘蔗的主要产地。以甘蔗为原料的制糖业始于南宋,延于明代,盛于清代。清初“湖广填四川”,福建移民曾达一引来含糖量和产量更高的蔗种。随着甘蔗种植、蜜饯制作和制糖业的发展,内江有了“中国蜜饯之乡”的美誉,并赢得了“甜城”的美称。

千年糖史积淀了深厚的内江甜文化资产—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蜜饯制作、黄氏吹糖人技艺、沱江号子,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曾氏糖画制作技艺、威远“黄老五”花生酥制作技艺等,成为内江甜的文化符号。“中国无花果之乡”“中国血橙之乡”“中国天冬之乡”等美誉,为内江甜食产业注入蝶变新生的活力。内江糖厂、曾家大院等旧址,成为“甜文化”研学游的必访之地,亦使内江甜文化愈发灿烂。

内江甜~人杰

内江甜~人杰

内江糖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更是源于无数先辈的推动和见证。除了福建移民曾达一,种甘蔗、开糖坊,拉开了内江三百年糖史新序幕,还有见证糖业发展的周恩来、丰子恺、冯玉祥、彭德怀、贺龙、沈从文等先辈都为推动内江糖业和甜文化做出了深厚贡献。

内江甜~产业

内江甜~产业

时过境迁,当糖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甜蜜文化已融在内江这座城市的骨子里。如今,从威远的“黄老五”花生酥到无花果系列产品,从资中“赵老师”花生酥到资中血橙系列产品,从隆昌的旺旺休闲甜味零食到“内江版”红牛风味饮料……细数内江甜味食品,各市、县、区都有各自的“甜”产业。内江正以构建“甜品”“甜饮”“甜果”为主体的食品产业体系,鼓励发展休闲食品、功能饮料、水果精深加工、预制菜等细分产业,创建一批主业鲜明、配套完善的食品产业园区,打造“中国甜食之都”。

内江甜~生活

内江甜~生活

千年糖史已将“甜”深植于内江的城市基因,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“人文甜”、多元甜味食品的“美食甜”、优质旅游资源和宜人气候的“环境甜”……,内江甜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,吸引着人们的目光。

内江甜~未来

内江甜~未来

如今在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下,“低糖”、“零糖”食品大行其道,内江甜路在何方?

内江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草拟了《内江市发展甜味食品产业 打造“中国甜食之都”实施方案》。针对当代人关心的甜味与健康如何平衡的问题特别提出:支持企业开展全方位、宽领域的食品科学研究,开发绿色、健康、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绿色产品;推动技术赋能,重点支持川菜工业化、食品低脂低盐低糖控制等领域的技术攻关,推动“传统甜”走向“健康甜”。

内 江 甜 文 化 中 心
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展示内容展陈手段
序厅/

前言,形象墙,艺术字,接待台,营造氛围。LED屏:展示内江区域概况,地理地貌,气候水文,让观众了解内江成为中国甜城的各类基础条件,展示内江甜味源头。

LED屏,艺术造型墙

甜城甜味

甜·忆

追溯历史,依照时间顺序,梳理内江甜城发展脉络。如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似的画卷,将各类场景铺开,分别展示:南宋,明朝时期内江手工制糖历史;清代曾达一将甘蔗由福建引入内江,开启内江制糖大业;自清朝到建国后,内江制糖经济突飞猛进,毛泽东,周恩来,贺龙、聂荣臻,切·格瓦拉等国内外重要领导人都曾到过糖厂视察等重要时间节点。

以此体现内江甜城从诞生,到产业鼎盛的辉煌故事。让观众感悟千百年来内江这座城市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足迹,解读内江甜城的兴衰变化,体会这座城市风雨兼程,生生不息的蓬勃精神。

糖坊、漏棚等场景打造;老照片实物,领导考察糖厂投影,购糖场景还原。清代之前的场景如水墨画卷,近现代场景利用雕塑、蜡像等实体场景构建,利用AR、VR等技术增强互动体验

甜·象内江甜味经济,凸显内江甜产业链,产业集群,产业矩阵,产业体系,产业基地,甜味+配套产业链等。

2.以场景化方式打造内江人民吃、住、行、游、娱、购等甜蜜幸福生活的精神追求,体现艺术,科技与生活的结合。

折幕+电子沙盘

情景化打造,投影

世界甜味

甜·未

1.科普世界糖文化、甜文化起源历史,发展状况,全球制糖工艺的异同,全球最新甜相关的产品,展示内江与世界各制糖大国的接轨现状。

2.展示内江为中国糖产业做出的贡献,展示最新的甜味成果,以及内江甜城对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规划与美好愿景。

实物、制糖体验装置

笑脸CAVE空间

尾厅

/签名合影留念,在特定节日参观展馆可送给观众限定礼物。

签名合影装置

参观路线

区域位置功能作用配套设施

甜晓集

展示内江主要企业及甜产品针对游客的零售区(To C)实物商品,休息设施
甜易厅

内江甜与外地政府、客商的商务洽谈区(To B)

签约台,会议厅,多媒体设备
甜学社

甜文化学术研讨、交流及相关沙龙区

学术活动厅,LED大屏,可活动桌椅等设施

二楼平面布局图

为强化文化氛围,可将附近街区与背后湿地公园纳入整体规划,配合甜文化中心,以时下流行的休闲生活方式与光电技术打造主题场景,展现内江甜蜜生活图卷:


1、印象甜城

以历史甜城为文化基底,融合当代内江甜蜜生活打造主题街区(如:成都宽窄巷子/交子大道、西安大唐不夜城),除甜产品及各类文创项目外,衍生更符合当下潮流与审美的体验场景。

2、甜蜜江湾

结合江湾与湿地景观,打造主题灯光夜景,营造甜蜜、温馨的夜间氛围。

3、甜城水幕

利用江景资源,打造水幕灯光秀,展现以内江甜文化为主的视听盛宴,聚合人气的同时,强化市民与游客的打卡感受,提升城市价值。

4、甜蜜营地

于湿地公园规划露营区,配备帐篷、野餐垫等打造露营地,聚合区域人气,展现甜蜜生活氛围。

5、甜艺工坊

以传统手作技艺为核心,邀请蜜饯制作匠人、黄氏吹糖人、曾氏糖画制作匠人、威远“黄老五”花生酥制作匠人现场制作,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,同时,游客可根据匠人指导,参与DIY手工体验。

6、甜餐轻饮

于湿地公园设置包含咖啡、茶饮、时尚餐饮在内的轻餐饮业态,为区域聚集人气的同时,供游客休憩、品尝甜城美食,感受内江“甜味”生活。


项目定位

策案诠释



甜文化展示平台

承载内江甜历史人文,彰显内江城市文化底蕴,助力打造内江甜城形象。

甜产品展示平台

以展示内江甜产品为核心,将内江甜推向大众;同时,汇集国内外特色优质甜食,打造世界甜产品展示中心。

甜产业推广平台

整合产业资源,为内江乃至国内外甜企搭建一个展销一体、线上线下联动的推广平台,推动甜产业发展。

甜生活体验平台

跟随内江城市生活的节奏,融入悠闲娱乐元素,展现独属内江的甜蜜生活方式。


之于政府

内地政府:引领内江甜产业发展,展示内江甜的城市名片,境外政府:中国甜文化展示与交流窗口,促进国际甜文化交流。

之于B端

甜产业交流中心与甜产品推广平台,促进甜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
之于C端

内江市民:内江甜蜜生活场,树立城市自豪感;外地游客:内江城市打卡地,内江甜蜜生活体验场。


项目将全面展示内江甜文化,旨在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化手段,将内江之甜具象化、形象化、成为使受众可看、可赏、可学、可互动的交互展示中心。

在本项目中,展馆将集示范、科普、互动、体验、创新、开放、合作、研发、共享为一体,致力于成为点亮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甜文化的一盏明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