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项目背景
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神话人物,如盘古、女娲、伏羲、嫦娥、后羿、夸父、共工等。他们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,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、宇宙与社会的认知。本展馆以“神话人物”为核心,通过多元化、沉浸式的展示手段,打造一座兼具文化性、趣味性与科技感的主题展厅。
二、设计理念
文化再现 × 科技融合 × 沉浸体验
以“走进神话世界”为线索,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符号,实现传统神话的视觉化、空间化、互动化呈现。
强调空间叙事,用展览讲故事,让观众“遇见”神话人物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。
三、总体布局规划
展厅总面积:约2000㎡(可根据实际场地调整)
整体分为六大主题展区:
1. 序厅:神话之门
功能:引导观众进入神话时空
展示形式:沉浸式穹顶投影+动态声光效果
亮点:巨型“混沌初开”装置模拟宇宙开辟场景,结合盘古开天地的故事
2. 创世之神区
代表人物:盘古、女娲、伏羲
展示形式:人物雕塑 + 数字沙盘 + 全息投影还原“补天”、“画卦”等经典场景
互动:触摸屏可切换不同神话演绎版本
3. 英雄传说区
代表人物:后羿、夸父、刑天、共工
展示形式:实景还原+互动墙绘
互动:体感游戏如“后羿射日”、“夸父追日”模拟体验
4. 爱与神性区
代表人物:嫦娥、羿、牛郎织女
展示形式:沉浸式灯光剧场 + 抽象装置艺术
亮点:利用动态投影与音乐营造“月宫”氛围,讲述爱情神话
5. 神兽幻境区
代表神兽: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、九尾狐、应龙等
展示形式:3D影像+增强现实(AR)
互动:扫码召唤神兽,拍照生成专属“神话守护兽”形象
6. 神话文化延伸区(尾厅)
功能:科普与延展
展示形式:神话起源地图、中国神话与世界神话对比、神话衍生品展示
互动:观众可参与神话知识答题、DIY神话人物面具、AR合影等环节
四、设计风格与材质建议
色彩基调:金色、墨蓝、云白,营造神秘、宏大的时空感
材质搭配:磨砂金属、透光亚克力、LED点光源、木饰面等混合使用
符号语言:大量引用古代神话图腾、祥云纹、山水意象等元素
五、多媒体与互动技术应用
技术 | 应用位置 | 作用 |
沉浸式投影 | 序厅、爱与神性区 | 营造氛围,引导情感投入 |
全息影像 | 创世区 | 展示神话人物动态形象 |
体感交互 | 英雄传说区 | 增强参与感 |
AR增强现实 | 神兽幻境区 | 实现虚实结合,趣味拍照 |
多点触控屏 | 各区资料查阅 | 提供延伸阅读和互动答题 |
六、观众动线设计
采用环形参观动线,确保故事线逻辑通顺,避免拥堵。每个展区均设有情绪缓冲区与信息交互台,实现动静结合,节奏合理。
七、配套服务与衍生开发建议
周边文创:推出神话人物钥匙扣、神兽盲盒、神话插画画册、角色扮演道具等
教育合作:开发“神话学堂”课程,与学校开展神话文化研学
数字平台:构建线上展厅,实现远程浏览与互动
本展馆将传统神话文化以现代展陈语言重新激活,不仅唤起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,更激发青少年对传统神话的兴趣与好奇,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。